信息渠道决定意识形态从而影响认知

构建多元化信息渠道

信息渠道多元化是保持客观理性的必要条件,不是因为看见所以关注,而是因为关注所以看见,兴趣决定关注,而兴趣是由偏爱喜好决定,偏爱喜好存在盲目的相信,从而导致认知偏差的产生。

泛媒体时代的意识觉醒

算法构建的超级大房间,让你看不到边际,精力时刻被碎片信息所瓜分,少部分人的意识觉醒,决定打破现有的信息渠道,书籍,是一个不二的选择,书籍是知识的载体,凝结了众多作者的心血,和多年的方法论,读书,行路,获取算法不懂的高级意识形态。

温室的花始终要面对残酷的寒冬

陈丹青说:”眼界开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,你发现很多事情TMD人家早就做过了,发现没有你TM什么位置“。意识到了在这个全球全世界中,我们是7000000000分之一,技术不是最先进,想法不是最超前,创意不是超级棒,那么自己的位置又是什么?蚂蚁虽小,一直不断寻找方向和位置,毕竟要生存。

寒冬是一种心境还是意识层的遐想,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时刻没有停止思考,在前行中不断摸索,生存的办法,概念的,超前的,不太落地的想法是对未来的美好规划,也驱动着人继续向前。

要有光

当你发现意义的本身就是发问的主体,所有的意识形态都变成了你自己,光会指引前进的方向,是希望,更多的是期盼,内心深处涌出滚烫的热,眼睛里充满着坚定。客观理性的看待人和事,保持善良、纯洁,让更多的光流入体内,内心开始发光。

了解信息底层逻辑

信息触达后对人潜意识的影响是无感的,接触到的所有信息早就了今天我们的意识形态,让我们拥有了自主意识,很多想法,看法,观点,当自己没有主观能动性时,只能借用潜意识中的浅薄理解,去解释这个世界,高度简化的信息,让我们的大脑越来越懒,甚至依赖于唾手可得的信息。

信息的价值在于触达的效果,和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,一条短视频,一篇文章可能改变你对世界的另一种看法和理解,而这种看法,并不是你自己的,而是社交媒体植入给你,因为关注所以看见。

当一个词,在反复刺激你,反复出现在你面前时,你的潜意识层就已经被植入了这个词,当出现相同类似的场景时,大脑为了节省资源消耗,偷懒走捷径,给出了一个被植入的词,但是你并不是这个词是有意识被植入还是无意识被植入的,没有办法分辨出来。这就好比你知道某个品牌,某个产品一样,很好识别,你是怎么知道的?谁告诉你的?

互联网从业者拥有信息的上帝视角

作为一个产品经理,一个互联网人,或者叫做互联网土著名族,对于网络上个中信息,文化,宗教,次文化等多种信息都有涉猎,获取信息的渠道要多于其他行业中的人,互联网将信息金矿摆在了人们的面前,忽然间发现人们其实吃不消了,接受和消耗不了来自全球的信息,每天全球在产生大量的信息,这些信息有很少的一部分被搬运到了互联网,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的我们,拥有了上帝视角看这些信息,处理这些信息,我们清楚这些信息是如何来的,谁上传的,上传的目的是什么,谁看了这些信息,看了这些信息后有什么样的反应,接下来会如何影响这些人。

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拥有多元化高质量信息渠道

这是一个思考的方向,每个人关注点不同,导致每个人的意识形态和认知层面不同,思维模式也不一样。如何让高质量信息触达到真正需要的人,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RSS,邮件,搜索,传统媒体,新媒体,短视频,是否高效高质的传递信息。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