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正在将人驯化
当打开某个互联网产品,尤其是目前的很多新媒体工具,我们正在让推荐算法侵占了我们大量的时间,而碎片化的东西让我们变的是如此的浅薄,我们成了侃侃而谈的浅薄之人,而推荐算法为了让你更细化这类产品,占据用户时间,从而让我们的选择性偏好越来越强烈,其实这里也没有必要去“妖魔化”产品推荐算法,毕竟也是“被迫”做出的东西,用户增加产品经理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榨干用户的时间,其实在产品圈里这是比较初级的产品经理做出来的推荐,虽然可以通过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痕迹做很多的策略,留住用户,其实忘记的了用户心智每天都在增长,推荐的越精准让用户越沉浸,用户越沉浸消耗的时间越久,认知层次高的用户内心产生更多的罪恶感,而距离用户心智觉醒也就达到了临界值,再继续推荐下去会有相反的效果,用户使用时长超过预期以后,虽然会养成使用习惯,或者说是让用户“上瘾”,这种产品其实在剔除“高净值用户”,这好比喜欢吃糖的用户,吃糖的计量从一开开始的1克,感觉到甜,到后来的10克都没有感觉,当吃糖量达到临界值后,用户会出现“戒糖”的反人性反常理的操作,这也是推荐算法导致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。
产品的好坏不在于算法,而在于产品价值
推荐算法好处很多,这里不会否认推荐算法的功劳,产品的核心价值,在于用户让产品在自己内心中的定位,用户将这种工具在内心中的定位,这个定位并不是产品本身决定的,产品是可以引导用户心智,但对于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只有用户最清楚。
产品的价值也是用户内心衡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,用户用这个产品用来做什么,之前的13站,D音,Z乎这类产品在不同的人群中的定位是不同的。
用户内心的价值衡量体系逐渐的强大起来,而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为了获得用户的时间,出现了根据用户喜好运营的“畸形”价值体系。
搜索依然是算法无法超越的价值存在
搜索还是用户获取“用价值信息或者内容”的重要方式,主动搜索获取内容,而内容价值体系又是各种方法论的集合体。只有大型机构,组织,甚至上升到国家层面,才能真正的重构知识载体。
搜索依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。
这里引用《人类简史》的一句话:“人类驯化了小麦,同时也让小麦驯化”。
产品驯化了产品,同时也让产品驯化。